010-58565589
onetwo
名家讲堂
首页> 名家讲堂> 名家讲堂
摄影技术技巧系列谈(二)
  • 时间:2022-03-29

摄影技术技巧系列谈之二

话谈摄影中的精准对焦

 

上一期我们与大家聊了有关摄影中正确曝光的话题。本期与大家聊聊摄影中有关精准对焦——即对焦点的话题。

我们每拍摄一张照片,都离不开一个对焦点的问题。

大家可以心平气和,客观地评判一下我们自己所拍摄的每一张照片,以及我们在网上和微信中所看到的照片,能达到高清晰度的照片几乎寥寥无几,为什么?这既与拍摄者所使用的拍摄参数和自身的技术技巧密不可分,其中您的那个对焦点对得准不准、实不实,同样逃脱不了干系。

对焦点——就是在拍摄照片的时候,当你在半按下快门时,在取景器里可以看到里面有一个点(一般为红色的空心方块或十字架,通常这个点是在正中央位置),这就是对焦点。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对焦点对准你所拍摄对象(全画面)中的某一(点)处(通常为画面的主体);当采用多点对焦模式时,相机视窗中会出现多个对焦点,相机便会根据你所选定的对焦点来进行自动对焦。此时,你所选定对焦点的地方就是一张照片最清晰的地方(但多点对焦是一种综合对焦模式,此时多个对焦主体均处于相对清晰的状态)。

这是单点对焦与多点对焦的不同之处。

现在,我们就围绕这个所谓“最清晰的地方”,就如何正确理解精准的对焦点;多种自动对焦模式的区别和自动对焦与手动对焦的区别这三个重点问题来进行解读交流。

一、如何正确理解精准的对焦点

    关于对焦点的话题,或许有人会说哪个摄影人不知道?!     

    其实,作为摄影人如果你能正确理解每拍摄一张照片都涉及到一个“精准”对焦点的问题,只有通过活学活用且应用自如时,您才能真正拍摄出张张清晰无比的照片来。

提及到摄影中的那个对焦点,大家一定听说过什么单点对焦、多点对焦、连续跟焦……

20220330_110202_001.jpg

插图:1-在读图中看懂对焦点(面)、清晰度范围示意图

从这张示意图中,告诉我们所有的摄影人,不管是什么单点对焦、多点对焦,还是什么连续跟焦……

至于说到风光摄影中的对焦点在整体画面下三分之一中心点(是依据前后景深范围——前景深约为后景深的1/2范围所提出来的);把焦点放在整体画面下四分之一中心点(超焦距——在前景中有突出主体予以表现时采用的一种特定的对焦方式而提出来的)。

大家一定要记住:一张照片只有一个对焦点(面)。它如摄影曝光中的什么点测光、多点测光、中央重点测光和评价测光等,大家同样要切记:一张照片只有一个曝光量!

这两个概念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牢记于心!

对于不同题材作品的拍摄必须去选择好各自准确(精准)的(主体)对焦点,这对于拍摄好每一幅作品是否成功是关键的关键。因为每一幅作品都有一个主体,让对焦点能落到主体上,以突出鲜明的主体,是作品出彩的重中之重。

下面我们例举几种不同题材拍摄的对焦点:

1、拍摄人物特写:关键对焦点在人物的眼睛;

2、拍摄人物照片:关键对焦点在人物的头部;

3、拍摄人物、环境纪实类:关键对焦点在人物(为达到精准对焦,采用上述两个对焦点是最佳的选择);

4、拍摄多人(群像):如拍摄多人或集体合影时,关键对焦点应选择其中的“主要”人物去确定对焦点。通常应选择前后距离范围内(人物)中间稍靠前的人物为宜。

5、拍摄花卉:特写花卉对焦点应落在花蕊上,中近距离拍摄应落在你想表达为画面主体的花朵上;

6、风光摄影:拍摄诸如远山大场景的风光照片,对焦点应落在远山主峰上。但为了确保全画面的清晰度,通常采用超焦距等对焦模式,对此上面已经表述得清清楚楚了。

对于以上所列举的部分题材摄影对焦点的选择,大家必须懂得——选择好对焦点是为了凸显画面主体的高清晰度,同时能呈现出全画面(前后)最大的清晰度范围。当然,这其中与你所设置光圈的大小、使用镜头焦距的长短和实际拍摄距离的远近都是密不可分的,且环环相扣。

20220330_110202_002.jpg

插图 2- 拍摄特写花卉对焦点示意图

 

二、多种自动对焦模式的区别

单反相机的对焦模式,最基本的是两大类:

一类是自动对焦——自动对焦用字母AF来标示;

另一类是手动对焦——手动对焦用字母MF来标示;

自动对焦(AF):即由照相机根据取景范围的色彩、亮度等自动生成一个“最佳”的对焦点,通常对焦点为画面的中心点。

那么单反照相机自动对焦模式中的AF-S、AF-C、AF-A是什么意思?

下面我们来看看各种对焦模式之间的区别。

自动对焦又区分于:AF-S—单次伺报;AF-C—连续跟踪伺服;AF-A—自动伺报。

AF-S(单次伺服)

这种对焦模式是:在半按下快门时,自动对焦系统就会开始工作,对焦成功后会有声音“嘀”来提示,然后即可以按下快门进行拍摄。这就是我们常用的对焦模式。

优点:对焦技术成熟,简单,适合大多数题材的拍摄。

缺点:不适合拍摄运动物体。

这种对焦模式适合拍摄一般普通的纪实类、风光类和艺术类照片。

AF-C (连续跟踪伺服)

这种对焦模式,在半按快门时,相机会锁定焦点区域对焦,一旦目标产生未知变化,相机会自动追焦(追焦依据就是第一次半按快门时锁定的对焦点区域)。

优点:适合拍摄移动物体。

缺点:对焦的速度受到相机性能的影响,如果对焦速度跟不上物体移动速度就会出现跑焦。

这种对焦模式适合主体移动的目标,如拍摄体育赛事、飞禽走兽(打鸟)等。

这种对焦模式关键是你要将对焦点始终对准一个明确的主体,否则焦点就会偏离你想要的那个(对焦)点去了。

此种对焦模式大概率是高端专业相机,中低端照相机在这种模式下也许只能靠数量来取胜,你一定懂得。

AF-A(自动伺服)

AF-A模式是介于AF-S和AF-F之间的一种对焦模式,如拍摄静止画面相机自动选择AF-S单次伺服对焦模式,如果拍摄运动物体相机自动选择AF-C连续伺服模式。

优点:节省操作时间

缺点:经常会出现对焦点偏移,即跑焦的现象。所以一般不要选择此种对焦模式,本文列出来也是作为一种了解和提示。

除了这三种自动对焦方式之外,现在很多相机还会有其他的多种对焦模式,比如人脸识别模式,触屏对焦模式等。

以上所述因专业性太强,也比较绕口,平时摄影也基本不经常使用,所以大家可以把它作为一种课余知识来加以了解即可。但对于拍摄动态题材,如“打鸟”等,掌握并运用好上述对焦模式是不二的选择。

 20220330_110202_003.jpg

插图03-各种对焦模式示意图

 

三、自动对焦与手动对焦的区别

    1、自动对焦——自动对焦是利用物体光反射的原理,将反射的光被相机上的传感器CCD(CMOS)所接受,通过计算机处理,带动电动对焦装置进行对焦的方式叫自动对焦。

    自动对焦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主动式:相机上的红外线发生器、超声波发生器发出红外光或超声波到被摄体。相机上的接受器接受反射回来的红外光或超声波进行对焦,其光学原理类似三角测距对焦法。主动式中又有能量法,用于低档普及型相机的自动对焦,广泛用于各种平视取景相机。主动式对焦对斜面,光滑面对焦比较困难;对亮度大,远距离的被摄体对焦也比较困难(比如拍摄夜间的路灯、拍摄月亮、太阳等)。这是由于发出的光被反射到其它方向,或达不到被摄体所致。主动式对焦由于是相机主动发出光或波,所以可以在低反差、弱光线下对焦。对细线条的被摄体,对动态物体都能自动对焦,缺点是当被摄体能吸收光或波时对焦就比较困难了,大家常常会感到当遇到玻璃反射光时,其对焦也是十分困难的。

二是被动式:即直接接收分析来自被摄体自身的反光来进行自动对焦的方式。这种自动对焦方式的优点是——自身不需要发射系统,因而耗电少,有利于小型化,对具有一定亮度的被摄体能进行理想的自动对焦,即使在逆光条件下也会有良好的对焦效果。除了对远处亮度大的物体都能准确的自动对焦,也能透过玻璃进行对焦。但缺点是在对细线条的被摄体进行自动对焦时就比较困难,尤其在低反差,弱光条件下对焦就更困难了。它对动态被摄体的自动对焦能力更差,对含偏光的被摄体自动对焦能力和黑色物体或镜面的对焦能力也表现得非常差。

综上所述,应该说无论是主动式自动对焦,还是被动式自动对焦方式各有千秋,好在一般单反照相机上都有二种自动对焦方式,可以互补使用,自动切换,发挥其强项,克服其弱点。单反相机上多使用被动式对焦方式,由于其对焦受最大光圈数的限制,光圈小于F8时自动对焦比较困难。为此,大多数单反相机都有自动对焦辅助光(Autofocus aidlights)发射器发射带红外带条纹的光束,帮助对不同质地的被摄体进行自动对焦。在光线足够亮时这些辅助光是不工作的。使用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主动式的发射窗在相机的右边,所以在握相机时不要让手挡住发射窗,挡住发射窗时会对不上焦。专业相机机身上没有发射辅助光的发射窗,只有装上闪光灯,利用灯上的发射窗发射辅助光才能进行主动对焦。

在自动对焦模式下,当遇到上述情况时,半按(下)快门时,我们能听到一声合焦完成的 “滴”声  ——  即照相机告知您已经完成对焦——下一步可以完全按下快门完成本次拍摄。但往往就在这全按下快门的瞬间,有时我们经常会听到对焦环发出 “丝丝” 的重新合焦声。正是这轻微的“丝丝”合焦声就有可能毁了这张照片的准确对焦而造成照片影像的模糊不清。

 

20220330_110202_004.jpg

插图:4-照相机自动对焦辅助光发射器示意图

 

谈到这个话题时,因为在当今手机摄影非常普及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聊聊手机摄影中的对焦点。手机摄影的对焦点是靠拍摄者点击画面中的一个具体位置来确定它的对焦点,但它无法象数码照相机那样对焦到一个非常具体的点位,它仅仅是一个区域。那或许有朋友会问:那手机拍摄出来的照片为什么总是那么“清楚”?您知道其中的“奥秘”吗?在下期《话谈摄影中的光圈与焦距》一文中,我们一定会告诉您!

2、手动对焦(MF):手动对焦,是通过手工转动对焦环来调节相机镜头的调焦环,从而使拍摄出来的照片获得清晰的一种对焦方式。这种对焦方式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人眼对视窗或对焦屏上图像清晰度的判别,以及拍摄者的技巧熟练程度,乃至拍摄者的视力所决定的。早期的单镜头反光相机与旁轴相机基本都是使用手动对焦来完成调焦操作的。现在的准专业及专业数码相机,还有单反数码相机都设有手动对焦的功能,以配合不同题材拍摄的需要。

在讲到手动对焦时,不得不提及的一个话题是“全时手动对焦”。

长话短说,那么什么是“全时手动对焦”?用以下的文字来表述就比较通俗易懂了。

一是凡装有USM(自动对焦)功能的镜头,都能进行自动对焦;

二是凡装有USM(自动对焦)功能的镜头,不一定都能进行全时手动对焦;

三是能进行全时手动对焦的镜头必须是摄影者在利用镜头USM(自动对焦)功能的同时,亦可同时通过手动来进行对焦(即微调),前提是镜头的USM开关设定在开(ON)的位置上。这可不是所有装有USM(自动对焦)功能的镜头上都可以实现全时手动对焦的。

所以建议我们的摄影爱好者在购买或配置了该类镜头后仔细阅读镜头说明书,只有在真正的带有全时手动功能的镜头才可以实现“全时手动对焦”,千万不能硬来,否则将毁坏镜头。

这两种对焦模式的优缺点是:自动对焦常常并非是拍摄者所需要的那个对焦点,尤其在大光圈下拍摄常常会发生自动跑焦(上面我们已经对这一现象做出回答)。但自动对焦的高速对焦功能,它对于拍摄动态被摄体、纪实类摄影,这是手动对焦所望尘莫及的;手动对焦除了上面讲到的技术技巧外,它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即一旦完成“精准”对焦,在技术技巧不发生意外的情况下,通常都会把主体拍摄出“数毛”效果来,这同样是自动对焦所望尘莫及的(即自动对焦有时也会拍摄出“数毛”效果来,但十有八九不是巧合就是蒙上的)。

应该说,两种对焦模式各有各的优势,就看您怎么去使用了。

所以,作为摄影人,在条件和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为了拍摄出高清晰(“数毛”效果)的照片来,作为静态被摄体的精准对焦应该首选手动对焦!

本期有关摄影中精准对焦的话题就聊到这里。

 

(待续)

文章来源于中国摄影家协会公众号

摄影技术技巧系列谈(一)-名家讲堂-中国金融艺术网  

摄影技术技巧系列谈(三)-名家讲堂-中国金融艺术网  

摄影技术技巧系列谈(四)-名家讲堂-中国金融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