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家讲堂
- 时间:2022-03-29
摄影技术技巧系列谈之一
话谈摄影中的正确曝光
自1839年达盖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携式木箱)照相机,到2000年9月夏普开发出了第一部(内置摄像头)手机(J-SH04),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漫长路程。但自有拍照手机的诞生,仅有短短二十年多一点的时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摄影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特别是手机拍照功能的便携与快捷,如今几乎人人都成了“摄影师”。
谈到摄影的话题,一般业余摄影人都想学会一种“特效”的方法,使自己能随时随地拍摄出漂亮的照片来。
今天就围绕摄影中的正确曝光、精准焦点、光圈与焦距和快门速度四个话题,与大家聊聊其中有关摄影技术理论与操作技巧的话题。
从摄影学术上来讲,技术是理论性的,技巧是实战性的。技术(理论)应该是很容易掌握的,但技巧却需要在熟练掌握技术(理论)的基础上才能发掘、创新,即所谓的熟能生巧。
但其实技巧也只是技术(理论)中的冰山一角,当我们把摄影中的很多个技巧连贯起来,并真正达到了熟能生巧的程度,可能就是大技术——即能拍摄出大片来。但能真正达到这一程度的可谓少之又少——因为绝大多数业余摄影爱好者在实际拍摄过程中,不是“屡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就是“屡犯”那样的“低级错误”……
所以,无论专业摄影,还是大众化的手机拍照,都绕不开摄影“技术与技巧”这个话题——因为,想真正学会、学好任何一门技术是没有捷径可走的。
本期我们谈第一个话题——摄影中的正确曝光。
一、何为正确曝光?
——曝光量的概念
什么才是“正确”的曝光呢?这里所说的正确曝光,一是能否获得主体(包括整体画面)色彩的真实还原;
二是能否获得主体(包括整体画面)丰富的层次感,两者是缺一不可的。但最最重要的,也就是谈到的 “正确” 曝光,那就是我们每拍摄一张照片,它那“合适”的曝光量,恰恰能渲染画面,并能够使画面的主体更加“突出”。这个“合适” 的 “正确曝光量”,既非建立在自动测光的模式下,也非建立在“宁过勿欠” 和 “宁欠勿过”的常规操作模式下,它的标准是建立在——依拍摄者眼睛所能看到的实际效果为最高标准。
玩摄影的人都知晓,目前主要有四种测光(曝光)模式——即P(程序曝光模式)、A或AV(光圈优先模式)、S或TV(快门优先模式)和M(手动曝光模式)。
无论是快门优先、光圈优先、手动曝光、AE锁等模式等等。一张照片的好坏肯定与曝光量有关,也就是说照相机镜头应该通过多少光线才能使照相机(手机)的图像感应器能够得到清晰的图像。
正确的曝光量一是与通光(即曝光)时间(快门速度所决定),二是与通光面积(即光圈的大小所决定)有关。
照相机(包括手机拍摄)都有一个测光功能(目前主要有四种主要测光模式——点测光、多点测光、中央重点测光和评价测光)。
但大家必须知道,无论哪种曝光模式和测光模式——一张照片只有一个曝光量!即一张照片整个画面的一个平均测光量,这个平均量到底多少合适,是与整体画面的最亮处和最暗处都能获得较为适中的(清晰)层次(色彩再现),这些许就是唯一的标准(手机拍照可以通过手指点击画面的明、暗处来调整整体画面的合适曝光量)。
插图:1 — 曝光过度、合适与不足成像差别示意图。
二、如何控制好正确的曝光量?
首先我们应该明白,正确的曝光量可以针对整体画面,也可以针对画面的主体,因为任何一幅作品主体在非特定条件下,它永远是画面的亮点。也就是说,我们每拍摄一张照片,同样在非特定条件下,其先决条件一定是针对主体的正确曝光,而非对整体画面的“正确”曝光。
这就是今天谈到“正确曝光”的核心问题。至于对照相机的多种曝光模式、测光模式而言,无论您采用何种曝光模式、测光模式,您所拍摄出来的任何照片,它只能是一个平均的曝光量,不是基本合适,就是过欠或过曝,这是基于上述三种模式的必然结果,而别无选择!
那么,什么才是“正确”的曝光呢?那是因为,这里所说的正确曝光,一是能否获得主体 (包括整体画面)色彩的真实还原;二是能否获得主体(包括整体画面)丰富的层次感, 两者是缺一不可的。但最最重要的,也就是谈到的“正确”曝光,那就是我们每拍摄一张照片,它那 “合适” 的曝光量,恰恰能渲染画面,并能够使画面的主体更加 “突出”。这个 “合适”的 “正确曝光量” ,既非建立在自动测光的模式下,也非建立在 “宁过勿欠”和“宁欠勿过”的常规操作模式下,它的标准是建立在——依拍摄者眼睛所看到的实际效果为最高标准。
为获得“正确”的曝光量,就目前而已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照相机的自动“包围曝光”,照相机的“包围曝光”,您可以依据不同的光线条件去选择曝光量的相应增减范围,以获得最佳的曝光量。在这种模式下,它那“三选一”的结果肯定要好于“单打一”。
为获得“正确”的曝光量,其最佳的方式就是采用全手动模式下的曝光补偿方式,去设定曝光量(增减范围)的方式,以获得最佳的拍摄“效果” 。这既是 “笨办法”,但此种方式往往会让您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您的眼睛是鉴定作品质“好坏”的唯一标准,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插图:2 — 正确曝光下亮处细节和暗处层次再现示意图。
(三)曝光过度、曝光过欠与成像之关系
玩数码摄影以来, 大家就会常常听说曝光过度 , 曝光过欠之类的话题。
那么就曝光过度与曝光过欠的话题我们来谈两个最核心的,也是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
一是曝光过度与曝光过欠怎么说起?
二是曝光过度与曝光过欠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插图:3 — 胶卷与CMOS片曝光曲线示意图。
这张胶卷与CMOS片感光过程中宽容度对比图告诉您一个道理:
1、胶卷在曝光过程中它是一个化学反应过程,是由低到高,再慢慢由高到低的渐变过程。所以胶片曝光的宽容度相对数码图像感应器的宽容度要大的多得多。
2、而数码照相机的图像感应器的曝光过程,因为它是瞬间曝光的过程——成一条直线(即电流瞬间通过)。它所产生的结果,不是曝光过头、就是曝光不足,要不曝光相对比较合适。所以,数码照相机的曝光宽容度相对胶片要小的多得多。
插图:4 — 这是一张正确曝光下亮处细节和暗处层次再现示意图。
不同的宽容度所生成后果及处理方法:
1、胶卷摄影由于它的宽容度比较大,因此当在曝光控制不太理想的状况下,它对后期照片的亮部(即过曝部分)和暗部 (即欠曝部分)会得到比较理想的结果。
2、而数码摄影由于它的宽容度比较小, 当在曝光控制不太理想的情况下,往往会产生 :由于亮部曝光过头而严重地丢失细节;而暗部由于曝光不足,容易失去层次(但由于数码摄影后期处理有强大的软件处理功能,目前不是最大的问题)。
对宁过勿欠和宁欠勿过的再认识:
1、由于胶卷摄影它本身宽容度比较大,所以当您在不太了解它特性的情况下,依据照相机给出的曝光提示,为了确保得到比较理想的曝光结果,我们建议您可以执行宁过勿欠的曝光参数值。
2、由于数码摄影它的宽容度比较小, 所以当您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依据照相机给出的曝光提示,为了确保得到比较理想的曝光结果,我们建议您可以执行宁欠勿过的曝光参数值,但通常控制在1/2-1档之间把握性比较大,在光比、反差较大的前景下,减少2档左右的曝光量或许会获得更为理想的曝光效果。
3、但在正常情况下既不建议您采用“宁欠勿过”,也不建议您采用“宁过勿欠”的曝光模式。数码照相机最大的优势是——即拍即可得,勤快一点经常打开看看比什么都重要——眼见为实!
因为过曝后画面亮处的细节一定会丢失,且也几乎是找不回来的;反之,即使略微的过欠也会造成产生噪点的几率和层次的丢失。因此,拍摄好每一张照片,准确的曝光始终是最佳且唯一的选择!
本期有关摄影中正确曝光的话题就聊到这里。
(待续)
文章来源于中国摄影家协会公众号